这是一个被1963年、1996年两次大洪水袭击过的村镇,可似乎没有什么能够击垮静海区台头镇的村民们。
8月20日,穿镇而过的大清河水位在持续缓退。台头镇的村民们开始回家,他们清洗、消毒、晾晒,一点点擦去房屋里落满的灰尘。小院子里满是狼藉,他们先把活下来的花花草草搬到更干燥的地方。
(资料图片)
天灾猝不及防,人心终归充满希望。
村民陆续回迁 烟火气渐浓
一早还不到5点,郝润茹便早早地起床,她在前一晚接到村里的通知,可以回家了,早上8点会有大巴车前来安置点接大家。在安置点生活的时候,小孙女总是会问她:“奶奶,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
就在过去二十天里,郝润茹有时会梦见这样的场景:密集、硕大的雨点砸在地上,发出的声响就像鞭炮一样。不知哪来的水,一瞬间淹没了院子一侧的厢房,很快水没过高高的台阶涌进正房,就连床边也都是水……在安置点,像其他村民一样,郝润茹每天关注大清河的新闻报道,看到战士们、各部门工作人员日夜守护堤坝,加固堤坝,她知道,自己担心的不会发生。
10点,在等待了漫长的二十天后,郝润茹和家人终于重新回到家。打开门,洒进屋子的阳光中,透出一股潮湿的味道。她环顾了一圈,然后挨屋打开柜门,抱起有些泛潮的被子,晒到了院子的晾衣绳上,又扯下床单、枕巾放进了一个装满水的大盆里,倒上洗衣液泡上,趁这个工夫,郝润茹赶紧骑上电动车,她想看看自家的农田,“在围埝里的农田被淹了,还好堤坝加固了,不然水就进村了。”
一路上,稍晚回村的村民和郝润茹打着招呼,脚步不停地直奔家中。“我们都盼着生活赶紧步入正轨。”站在马路边,郝润茹擦下不经意间湿润的眼角,望向川流不息的马路说,“日子又回来了。”
在台头镇经营着五金店的郝胜苓,刚刚从静海城区返回,看着村里小客车、电动三轮车、装满行李的小推车来来往往,难掩喜悦之情。她一边收拾着家,一边整理转移前囤下的日用品,准备卖货。“没有进水,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洪水来了之后,村里断了电,家里冰箱里原来存放的食物没法吃了。郝胜苓拿出从村委会新领来的米面及城区带回来的蔬菜,准备先做顿饭。“水电通了,燃气也恢复了。日子照常,安心了!马上给孩子们做晌午饭。”生活恢复平静,郝胜苓满脸笑意。
位于津冀交界的台头镇,依河而建,是大清河进入天津后流经的第一个村镇。从8月1日起,村民全部撤离。20个昼夜已过,随着大清河泛区的洪水逐步退去,村民陆续开始回迁。
95后小书记 把2000多只鸡交还村民
早上六点来钟,杨炳泉从睡梦中醒来。想到今天就能回家,他再无睡意。今天一早杨炳泉就回到了家里,看着养鸡场里的2000多只鸡还在鸡圈里来回飞奔,他心里总算踏实了。
在接到通知转移时,杨炳泉来不及将鸡售卖。担心今年刚买的这些鸡无人管理,杨炳泉对撤离产生了抵触情绪。1996年出生的胜利村党总支副书记马晓凯一边安抚杨炳泉的情绪,一边向他打包票:鸡,他来喂!
撤离时杨炳泉挺乐观,以为过个几天就回来了,哪想到一走就是二十天。虽然有马晓凯的承诺,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就怕水进来,鸡没了。”回不了村的杨炳泉,只能天天在手机上刷视频和看报道了解水情。
在安置点的每一天,他几乎没有一刻不在担心:完了,这一年白干了。但是每次看到马晓凯发给他喂鸡的视频,着急的心又舒缓下来。“真的感谢马书记,没有他,这些鸡可能就全死了,我一辈子的积蓄都没了。”
因为之前村里断水,养殖场里的鸡只能喂水沟里的水,这也导致现在有不少鸡肠胃不好,这几天这些鸡不下蛋了。“我正准备给它们拿点药,调理一下。”杨炳泉从村委会领取了一桶消毒水,准备把养鸡场里里外外做遍消杀。
在采访过程中,杨炳泉连说了许多次“我们书记特别好”。在面临家园可能被损毁的情况下,大家无论再怎么坚强,也不是正常状态下的心态,抗洪离家的这些日子里,没有谁不希望能有个心理上的“顶梁柱”,此刻马晓凯这个95后“小书记”成为了村民们的依靠。
“一是要走访了解群众困难,二是要动态推进灾后重建……”把鸡交给杨炳泉后,马晓凯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村民回来了,工作更不能停下来,要和各保障部门对接,确保群众生活生产尽快回归常态。
马晓凯不是这个村的村民,但他也要站在村民的角度去考虑村民的诉求,安抚情绪,尽力地去沟通。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他眼里,重建的是村民们的村落,也是自己的家乡。在他看来,“并不是我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我们一起渡过了难关,也会一起重建家园”。
消杀不留死角 正常生活回归
随着群众的回迁,生活垃圾大量产生。预防洪涝灾后疫病不容忽视,台头镇的消杀工作早已提前展开。
台头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17日起,台头镇已经开展了三天的外环境病媒消杀。每日早7点对清北清南8个村庄,下午4:30对堡上10个村庄内公厕、垃圾桶、垃圾中转站、坑塘周边、草丛等容易产生病媒生物的孳生地进行消杀;同时对政府、卫生院、部队驻扎地、镇域内主街中心街商户外环境进行消杀。
市红十字会的潘森告诉记者,因为天气比较闷热,当前台头镇正处于消杀的关键时期,他们制定了详细消杀方案。“前期不少村子已经开始清理、消杀,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毒,尽可能消除蚊蝇和病菌滋生,确保大灾后无大疫。”
“厕所是一个重点,因为之前不通电、不通水,不断地淤堵,环境又比较脏乱。这个消毒要把它的过水面积,以及墙壁,包括便池、地面、龙头什么的,整体都覆盖消毒剂进行消毒,阻断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消杀尽量做到无死角。由于街道的宽窄和路况不同,所采用的消杀工具也不一样,有时必须人工背设备,加满水时重达50多斤。在主干道路上消杀时可以使用洒水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开三轮车载着机器,在胡同里上则只能用人,背机器进行喷洒。
“未来的三天我们将继续进行灭虫和灭菌消杀工作。”潘森说,最后会进行一次全域的消杀,完成后将由疾控部门进行检测,直到全部达标后再停止消杀工作。
在涉水农田里,农业农村部门也使用无人机按照预先规划的空中路线,进行喷洒消杀,10名操作手轮流上岗,预计用3天的时间对沟渠、无积水农田、积水地块和路面交界区域进行全面消杀。
记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在路边的一家大型超市内,很多居民正推着购物车选购日常所需。“商品都是从厂家直接进入超市,各种商品的货源有保障,运输通道也比较畅通,价格跟之前相比没有变化。”一位超市的工作人员说。
……
傍晚,行走在这座小镇,道路两侧的果蔬店、餐馆、理发店渐次亮起灯火,马路上的小汽车开始排队缓行。街头不少村民提着购买的商品,一些商贩亦穿行于大街小巷,忙着送货。这里,生活正逐步回归往日。
台头镇仿佛只是在洪水中按下了暂停键,随着村民的归来,日子在这一刻已重新启动。
(津云新闻记者郭强 摄影 戴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