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食品伙伴网讯6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下的癌症研究分支机构(IARC)公开一则斯巴甜的最新研究情况,IARC评估了阿斯巴甜的潜在致癌作用,且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在同步进行阿斯巴甜的风险评估工作,两个机构的评估结果将于7月14日同步发布。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阿斯巴甜将被宣布为可能的致癌物质。消息一经公开,就把阿斯巴甜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相关协会和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阿斯巴甜是什么?阿斯巴甜英文名称Aspartame(APM),别名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的粉末,具有较强的甜度。阿斯巴甜于1974年首次作为食品成分提交批准,并于1981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非糖类甜味剂,通常用作食品和饮料中的糖替代品,80℃以上会被分解失去甜味,故不适合烹煮或烘焙,通常只在温、冷饮中使用。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二肽和甲醇,即使大量摄入阿斯巴甜(200毫克每千克体重),在血液内也不能检测到阿斯巴甜。 由于苯丙酮尿症遗传病患者患有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如果食用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将会给该类病人健康带来较大隐患。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的规定,阿斯巴甜应标示为“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二阿斯巴甜“致癌论”此次已经不是阿斯巴甜第一次被质疑致癌了。2008年初,可口可乐在上海新推出一款无糖碳酸饮料“零度”(ZERO)。7月初,一篇以“可口可乐‘零度’(ZERO),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喝了!”为题的文章指出其含有的阿斯巴甜成分可能导致偏头痛甚至致癌的说法,此文网络上迅速传播。7月8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反驳说:“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实际上,有200多项权威的科学研究证明阿斯巴甜的食用与癌病没有关联”。 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一直在被研究,它是经过最严格测试的食品成分之一。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于1980年和1993年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制定其日容许摄入量为0~40 mg/kg。基于一直以来对其安全性问题的质疑,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于1984年、1988年和2002年分别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认可了在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以及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的日容许摄入量。 在致癌性方面,尽管动物试验有报道其有诱发动物肿瘤作用,但JECFA、美国FDA、欧盟食品科学委员会等官方评估认为阿斯巴甜对动物无致癌作用。2005年和2006年,欧洲环境科学基因拉马奇尼基金会报道了阿斯巴甜可引起动物多脏器的肿瘤的研究结果,美国FDA和欧盟食品局委托有关机构对这试验的结果和原始数据进行了审核评估,均不认可这项研究的结果解释,不认为阿斯巴甜有致癌作用。
三阿斯巴甜批准使用情况目前,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已获得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批准其作为甜味剂用于食品,使用限量的规定具体因食品品类的不同而不同,食品伙伴网总结了主流国家/地区对于不同食品阿斯巴甜使用量要求上限的区间,供大家参考。 表1 主流国家/地区阿斯巴甜在不同食品中使用量要求上限区间
四阿斯巴甜最新研究动态近期,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更新或梳理了本国斯巴甜批准情况的和评估过程的介绍。 美国表示将继续以各种方式监测有关甜味剂的最新科学研究,会密切关注已发表的文献和目前消费者的接触水平,并会参与到食品安全有关的国际科学活动和标准制定中。 加拿大自1981年允许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多种食品。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确定了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为40毫克/公斤体重/天。该ADI与JECFA制定的ADI相同。 欧洲食品安全局目前正在重新评估两种相关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即阿斯巴甜-乙酰磺胺盐(E962)和纽甜(E961)。作为对阿斯巴甜-乙酰磺胺盐(E962)重新评估的一部分,欧洲食品安全局还将更新阿斯巴甜的饮食暴露评估。
小 结参考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相关人员的说法,IARC承认其并不是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风险评估的权威机构,且“不提出健康建议”。对于阿斯巴甜是否真的会致癌,膳食摄入量的阿斯巴甜到底会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风险,同行们可以尚且先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7月份JECFA安全性评估结果的发布。食品伙伴网也会持续关注,为大家进行相关解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关键词: